SEI膜的结构

锂离子电池工作电位范围为2~4.3V。其中,石墨类负极工作电位范围在0~1.0V(vs.Li+/Li),正极工作电位范围一般在2.5~ 4.3V(vs.Li+/Li)。而目前商用电解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窗口一般为1.2~3.7V(vs.Li+/Li)。因此,在负极侧,当负极点位 <1.2 V时会生成SEI固态电解质中间相,类似的在正极侧会生成CEI结构。

从机理来看,当负极的Fermi能级高于电解质的LUMO时,电子容易从Fermi能级转移到LUMO轨道,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EI界面

SEI膜形成原理示意图

如果电极材料的充放电电位范围较窄,例如负极的嵌锂电位高于1.2V( vs.Li+/Li ) , 正极的脱锂电位低于 3.5V(vs.Li+/Li),则正负极表面可以不发生电解质的氧化还原反应,不会形成SEI膜。

SEI界相的厚度可能需要>2 nm以防止电子隧穿效应,<50 nm来确保离子能够顺利传输。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:

image-20250908105843399

SEI膜的成分和结构通常认为是靠近电极材料的为无机物层,对于锂离子电池,主要包含$\rm Li_2CO_3、LiF、Li_2O$等;中间层为有机物层,包括$\rm ROCO_2Li、ROLi、RCOO_2Li$(R为有机基团)等;最外面为聚合物层,例如PEO-Li等

SEI的成分与微观结构基本不存在普适性的规律,针对特定的电极与电解质体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且不 易表征。Novák等对SEI膜表征方法做了总结,包括:俄歇电子能谱(AES),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(ToF-SIMS),扫描探针显微 镜(SPM),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,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,红外吸收光谱(IRAS),拉曼光谱(RS),X射线衍射(XRD),电子能量损失谱(ELLS),X射线近边吸收谱(XANES),电化学阻抗谱(EIS),差分扫描量热仪(DSC),程序升温脱附仪(TPD),核磁共振仪(NMR),原子吸收光谱(AAS),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(EQCM),离子色谱(IC),二次电子聚焦离子束与元素线性扫描分析仪(FIB-ELSA),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,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等

TEM适合探测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,常用来研究电极材料的SEI膜形貌,但是SEI膜较敏感,在被电子束照射后会收缩甚至消失,在常规透射电镜下难以保持原有的化学状态,无法实现纳米尺度的原位观测。崔屹等人首次拍摄出了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SEI膜透射电镜照片(冷冻电镜)。研究发现,具有马赛克结构SEI的金属锂脱锂不均匀,从而形成大量失 去与电极接触的金属锂,俗称“死锂”导致电池循环效率降低。与之相比,具有层状结构SEI的金属锂脱锂均匀,残留的“死锂”较少,所以循环效率也较高。

SEI膜的化学成分可以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(SERS)研究

Comment and share

项目 3C设备 动力电池 储能
质量能量密度 /(W·h·kg⁻¹) 260~295 240~300 140~200
体积能量密度 /(W·h·L⁻¹) 650~730 500~600 320~450
循环寿命 /周 1000 1500~3000 5000~15000
倍率 3C 1~3C 0.2~0.5C
工作温度 /℃ ‑20~55 ‑30~55 ‑30~55
成本 /(元·(W·h电芯)⁻¹) 1.2~2.0 0.5~1.2 0.5~0.8
电池容量 /A·h 3~20 3.2~200 50~400
工程能力指数 (Cpk) 1.33~1.66
安全性(欧洲汽车危险等级) 4

上表是三种常见的不同应用场合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参数

电化学池的环境可近似为恒温、恒压且非体积功只有电功,那么反应中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即为电功: ΔrGs = −nFEs markdown不方便打出化学标准状态,就用standard上标代替了。

n为每摩尔电极材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的量,F为法拉第常数(F=96485C/mol),E为电化学池的电动势。

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:质量能量密度(W·h/kg)和体积能量密度(W·h/L),根据不同的体系选择合适的标度,分别定义为: $$ \varepsilon_M=\dfrac{\Delta_rG^s}{\sum M} $$

$$ \varepsilon_V=\dfrac{\Delta_rG^s}{\sum V_M} $$

使用国际单位制,电量定义为: $$ Q=I\times t=\rm 1A\times 3600s=3600C $$ 所以: $$ \rm 1mAh=3.6C $$ 所以比容量定义为: $$ \text{Capacity}=\dfrac{Q}{m}=\dfrac{nF}{m}=\dfrac{F}{M}(\text{C/g})=\dfrac{F}{3.6M}(\text{g/mol}) $$ 常见的非理想情况:

  • 反应物气体来自于外界,若在计算理论能量密度时不考虑气体的质量,计算出的理论能量密度会显著高于考虑气体质量的计算方法
  • 计算采用的吉布斯生成能一般为不含缺陷的体材料(perfect bulk material)的测量数据,实际材料由于存 在缺陷和尺寸效应,导致生成能会偏离理想材料的生成能,因此需要考虑各类缺陷能的贡献:

ΔfGs(real material) = ΔfGs(perfect material) − ∑ΔfGis(defect)

可充放锂电池的可能发展体系

在实际电池电芯中,存在多种非活性物质,如集流体、导电添加剂、黏结剂、隔膜、电解质溶液、引线、封装材料等。

典型电池的计算能量密度与实际能量密度的比值

Comment and share

  • page 1 of 1

John Doe

author.bio


author.job


Changchun, China